中國零售業的很后一戰,必定會非常激烈。
2020年10月以來,幾乎中國所有的互聯網巨頭,忽然都擠到了生鮮電商的賽道,砸錢、砸流量、搞補貼……買菜大戰,一觸即發。
10月的很后一天,美團CEO王興在內部會議中喊出:美團優選、美團買菜的生鮮零售業務是一場必須要打贏的戰。
拼多多的黃錚則強調,一定要在農業生鮮領域加大投入、深度創新,未來5年投入不低于500億元,買菜業務將是拼多多的試金石,"它必然也是個長期業務,是好多年的全力長跑。

11月3日,滴滴CEO程維在內部大會上公開表示: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,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。
阿里巴巴在生鮮零售大戰中,派出的主力軍無疑是盒馬鮮生,配合農業數字、天貓商超,在生鮮零售形成了多方位的布局。
騰訊雖然沒有親自下場,但也不會缺席這場大戰,不斷重金投資了每日優鮮、興盛優選,決心不可謂不大。
很顯然,各大零售巨頭都瞄準了生鮮零售的蛋糕,欲圖搶下零售行業很大的流量入口之一,生鮮零售的大戰已經開始。
過去20年,互聯網對中國零售市場的改變可謂是深入骨髓,電商大戰的硝煙也一直未曾停歇。
而生鮮零售,或許是互聯網很難攻克的堡壘,也將成為中國電商的很后一戰,直接關系到未來中國電商巨頭們的排名,甚至是生死。
而能夠成為巨頭們廝殺的戰場,是因為生鮮電商具有的三大特性:剛需、高頻、低價、市場規模龐大。
一旦具有了這4種特性的產品,便天然具有超級流量的屬性,在線上流量越來越貴的當下,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價值。
同時,中國生鮮零售的蛋糕足夠大。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數據顯示,2021年中國生鮮市場規模超過2萬億元,同比增長6.8%,2020年或將達2.16萬億。
盡管生鮮零售的市場規模足夠龐大,但一直沒有互聯網巨頭在其中嘗到甜頭。用"投資女王"徐新的話講,"互聯網這么風生水起,占整個社會零售銷售總額只有10%,那90%你還沒撈著呢,那90%就是生鮮。"
當前中國生鮮交易仍然以線下農貿市場、超市為主,市場份額超過75%,而生鮮電商的份額占比僅有2.5%。可見,生鮮電商的替代空間巨大,以發達國家為例,農貿渠道份額普遍僅為20-30%。
但生鮮零售的市場在2020年發生了巨變。
2020年春節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,令全國人民禁足在家,倒閉著大量用戶養成了在線買菜、買水果的習慣,瞬間成為了生鮮電商崛起的史詩級風口。
據QuestMobile數據顯示,今年2月,盒馬、叮咚買菜、每日優鮮,月活(MAU)分別達到1719萬、1454萬、1030萬。其中,叮咚買菜春節后日活達到190萬,同比增速325.9%。
據七麥數據猜測,疫情期間,擁抱"阿里爸爸"大腿的叮咚買菜APP的日均下載量超過4萬人次,且平臺GMV(成交總金額)同比增長6倍,客單價也大幅增長了70%。
而且這種趨勢在后疫情時代仍在加速,生鮮電商的用戶數、訂單量依然保持著高增速。
意味著,C端消費者的在線買菜的習慣已經養成了。
這場疫情,忽然成為了資本、互聯網巨頭們瘋狂進軍生鮮電商領域的號角。
瀕危的生鮮零售賽道再度成為資本風口。5月,每日優鮮獲得新一輪融資,估值超過30億美元。7月,每日優鮮又獲得4.95億美元融資,這是生鮮零售賽道截至目前很大規模的融資。
與此同時,以本地生活服務"王者"美團為例,美團旗下主打前置倉模式的生鮮零售品牌美團買菜,已單獨成立了優選事業部,公布進軍社區團購賽道,整合了小象生鮮與美團買菜。
據內部人士透露,生鮮社區團購已升為美團的一級戰略。美團CEO王興尤其強調,生鮮零售業務,是美團具有戰略重要性的新業務領域,會堅定地在生鮮零售領域投入足夠資源。
與王興有同樣想法的還有拼多多創始人黃崢。在黃崢的關注下,目前,拼多多旗下"多多買菜"項目已在江西、四川等地上線。
對此,黃崢在拼多多成立五周年慶典上表示,"買菜是個好業務,是個苦業務,是個長期業務,也是我們拼多多人的試金石。"
另外,共享出行大戰的贏家滴滴,也加入了生鮮電商的戰團。11月3號,滴滴CEO程維在內部大會上公開表示:"滴滴對橙心優選的投入不設上限,全力拿下市場第一名。"
11月6日,橙心優選在廣東、江蘇南京、河北石家莊三個省市同時上線,使得橙心優選的服務版圖一躍擴大到全國14個省市。
此外,很新消息是,字節跳動也將組建社區團購一級事業部。
一場互聯網大戰將一觸即發,誰將笑到很后,尚未可知。

雖然未來很美好,但生鮮電商的現實卻非常骨感。
眾所周知,生鮮的上游生產高度分散,流通環節眾多,層層加價且流轉時間長。同時,生鮮產品極易腐損,損耗率高。生鮮產品大多為農產品,缺乏品牌,且非常難以標準化,采購、品控成本較大。三因素相疊加,使得生鮮零售端的毛利率很低。
贏商網在"2021年生鮮零售市場現狀調查"中統計,這個行業各環節跑下來,損耗率將高達30%。
這意味,進貨1000萬元的生鮮產品,只有700萬銷售出去了,沉沒成本極高。
據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,雖然中國生鮮電商玩家眾多、市場規模超2000億元,但只有1%的企業實現盈利,4%盈虧持平,剩下的88%企業經營虧損,7%巨額虧損。
以老牌玩家每日優鮮為例,截至到2021年,其已在全國20+城市布局,但僅在北京地區才實現正向現金流,依然沒有實現規模化盈利。
慘烈的現實之下,資本一度瘋狂撤離生鮮電商的賽道。數據顯示,2021-2021年,至少有呆蘿卜、美味七七、菜管家等7家知名大中型生鮮電商平臺"爆雷"(實際上可能更多)。
供給鏈,成了所有生鮮電商玩家的生命線。
因此,供給鏈才是生鮮電商大戰的決勝因素,誰的供給鏈能力越強,誰才可能成為很后的勝出者。
生鮮零售或將會是零售行業的很后一戰,生鮮零售很終的結局,也將改變整個零售行業的格局。

文章地址:http://www.meyanliao.com/article/online/10884.html